您的位置:首页 >网友投稿 >

被看成是一种艺术的谋杀「看不懂的艺术品」

发布时间:2023-03-30 09:04:37 来源:搜狐

一件艺术品,除了欣赏它本身之外,还能目睹它杀人的全过程。而且杀完人之后,连带尸体又形成了一件新的艺术品。

是不是很有意思?

喜欢《天鹅绒圆锯》这部电影,第一次看到一半的时候,就知道自己会找个时间,好好再看第二遍。

可能由于自己是视觉控,所以对这部讲述艺术品杀人的电影,有种莫名其妙的吸引力,如同电影中Vetril Dease的画作一样,让人撇上一眼就中毒了。

其实,自己对艺术向来一窍不通。虽然喜欢看展览,也只是在看画面构图和色彩搭配,根本深入不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意图。而在跟别人讨论的时候,自己总是愧于词穷,只会说“有点意思”。

影片《天鹅绒圆锯》中,自己只看出来了一件艺术品,它挂在Josephina客厅的墙上,是安迪·沃霍尔的《帝国大厦》。

其实,这个作品原本是一部超长影片,有近500分钟,大学期间有看过这部电影。三年前去过一次安迪·沃霍尔的展览,当时也见到过这个「帝国大厦」。

老实讲,这部电影挺无聊的。以安迪·沃霍尔的个性,相信他也会这么认为。只有给电影打低分,才能真正尊重他创作这部电影的初衷。

回到电影《天鹅绒圆锯》本身,就像文章开始提到的那样,它吸引人的地方主要在于,让死亡的方式显得艺术,类似与艺术家版的《电锯惊魂》。

电影中出现了6个艺术品杀人的场景,每一个都透露着一种怪异的美感。

第一个是Bryson,他在清洗伤口的时候,墙上画里面的猴子活了过来,死拉硬拽把他拖了进去。

第二个是Jon,他在自己展厅里,被一只莫名出现的手,拉着上了吊。

第三个是Gretchen,她把手伸进展厅的一个「球形」作品里面,然后被绞断了胳膊,流血过多死亡。

第四个是Josephina,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她是被颜料杀死了,被印刻在了涂鸦墙上。

第五个受害者是Morf,被一个叫做「流浪汉」的展品,从背后干死了。

第六个是Rhodora,她是被自己后颈上的「天鹅绒圆锯」纹身,给锯死了。

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想要从过世的“艺术家”Vetril Dease身上谋求点什么东西。其中,Bryson、Gretchen、Josephina、Rhodora都想从他身上获得金钱,而Jon和Morf则想让世人皆知他的“往事”。

而Vetril Dease的愿望,是把自己从这个世界上抹干净,作品也要随自己一同死去。显然,上面那群人违背了他的愿望。

既然他们给了自己作品生命,Dease就要把他们的生命夺回去,一起陪葬。最终,这些靠艺术品而活的人都厄运缠身,被艺术品给生吞了,而且是被自己嫌弃过的「艺术」。

就比如Josephina,当她表示了对Damrish涂鸦作品的嫌弃后,最后变成了涂鸦。

其实,上面那群人之所以落得这样下场,主要是他们都是唯利是图的人。

Rhodora算是艺术品交易行业的boss 级人物了,在Piers的全盛时期,会故意留了一些作品进行库存,并选择一个好时机再放出来,以赚取巨额的升值空间。

除此之外,她还会找准时机,采用捆绑销售、签约新人等方式来牟取暴利。

安迪·沃霍尔曾经说过,“每个人都能成名15分钟”。Rhodora的目标就是,看准每个人成名的15分钟,然后紧紧套牢好从中赚钱。

不过,电影中Rhodora的眼光貌似也就一般,其对艺术市场的嗅觉,靠的全是安插在Morf身边的卧底。

而Morf扮演的则是,艺术届的上帝,动动嘴皮子就能决定一件作品的成败。记得他不止一次点评Josephina的肤色和着装,连葬礼上的棺材都要评价一番。

在谋杀了Josephina前男友的声誉后,Morf表示一篇糟糕的评论,要比默默无闻好得多。而Dease想要的就是默默无闻,这也是为什么,Morf最后会被自己诋毁过的艺术品给谋杀的原因。

记得克劳德·莫奈和格哈德·里希特,都有在生前毁掉自己作品的习惯,不过他们是在追求作品的完美,跟Dease的初衷是不一样的。

据悉,电影为了塑造Dease的暗黑画风,一种制作了100多幅作品,其灵感主要来源于Henry Darger这个边缘艺术家。

Henry Darger生前是个看门人,1973年被房东发现死在家里,并留下了13000页的作品,从而被世人知晓。

由于Henry Darger小时候,在收容院受过虐待,所以作品中透露着暴力和恐惧。有人描述其为“心理上的连环杀手”,还有一些人认为他与一桩悬而未决的谋杀案有关。(貌似跟影片中Dease的故事有很多重叠)

除了Henry Darger,为了塑造Dease的画作,电影还援引了很多其他艺术家的作品。

比如英国画家弗朗西斯·培根,他的人物重影或形象模糊的作品。

<Man in Blue VII>

<Francis Bacon’s Study for self-portrait (detail)

<电影截图>

亦或者是爱德华·蒙克的作品,电影中有个虐待的场景特别像他的「The Dead Mother」。

<The Dead Mother>

<电影截图>

电影中的Dease会用自己的血液当颜料,而现实中的纽约,纹身艺术家Vincent Castiglia也会用自己的鲜血作画。

英国艺术家马克·奎恩,有一个名为“Self”的系列作品,是用他自己的血液作为颜料,做成的雕像。

电影中,一些画作复活的场景,在现实中也有一些素材可循。

像美国画家比尔·斯托纳姆的《迪奥的世界》,以及布鲁诺·阿马迪欧的《哭泣少年》,都算是比较知名的诡异画作。

《迪奥的世界》

《哭泣少年》

整体看来,Dease的厄运并没有作用在其他艺术家身上。合理的解释可能是,艺术家其本身的精力都放在了,如何在作品中注入自己的一部分灵魂,而并不是作品带来的收益上。

当Piers看到Dease画作的时候,他兴奋地重新拿起了酒杯,各种迹象表明他很是欣赏喜欢。(而他在之前的聚会上,一直在找水喝,可见他早已摆脱了酗酒的习惯。)

值得一提的是,Piers巅峰时期的作品都是在酗酒状态下完成的,一旦离开了酒精的刺激作用,他的灵感貌似也消失了。

然而,灵感丢失的原因,大抵主要在于Piers太过清醒,功利心也因此变得愈加强烈。从楼下的作品复制工厂就能得出来,Piers已经不思进取很久了。而艺术创作的现实情况却是,“Creativity plays with the Unknown”。

所以,只有回归原本的自我,享受当下的创作时刻,而不再追究它的价值留存,艺术可能就会自然而然的流露出来。而此时此刻,Piers也不再介意海浪把作品冲刷了。

不过,反过来再看,电影中所谓的艺术,真的是够讽刺的。

流浪汉的涂鸦能成为艺术,一个视力矫正眼镜被认作是Persol的最新款,一堆垃圾袋也有成为艺术品的空间,一个女人死在了展品旁边,大家居然也以为这是“艺术的一部分”。

而艺术家们,貌似都特别喜欢用人体的某个器官来进行隐喻,尤其是电影中出现的「球形」。

难道这就是,艺术品想要展现的某种趣味?只能感叹一句:艺术家的世界,自己不配了解。

热门排行

经典笑话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