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网友投稿 >

美与丑的修辞手法「艺术中化丑为美的基本途径是」

发布时间:2023-04-03 09:05:23 来源:搜狐

谈到美与丑,只要看过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作品的人,一定会想起他的那件集美与丑为一体的代表作《欧米哀尔》(又名《老娼妇》)。

作品塑造的是一个年老色衰的妓女形象,她屈膝而坐,低垂着头,似乎沉浸在对往日青春年华的回忆中,而又为如今的不幸际遇而伤心。

她身上的皮肤布满了皱褶,枯瘪的乳房无力地松垂着,两条如枯柴般的胳膊僵硬地挂在身旁,真可以说丑到极致。然而这件艺术品又是那么的充满魅力,那么的富有美感。这正如罗丹自己所说:“在自然中一般人所谓丑,在艺术中能变成非常的美。”

丑所以能化为美,这乃是因为美与丑之间存在着既绝对又相对的关系。美不同于丑,丑不同于美,这是它们的绝对性;美中或带丑,丑中或含美,这是它们的相对性。美与丑互相糅杂、渗透乃至互相转化的特性,正是文学艺术家们“化丑为美”的依据。

因此,现实生活中人们所认为是丑恶的东西,通过文学艺术家的审美创造,往往可以变为人们乐于欣赏的艺术美。

全部以恶人恶事为表现题材的莎士比亚悲剧和全部以丑人丑事为表现题材的莫里哀喜剧,之所以能博得全世界观众的喜爱,就在于他们“化丑为美”的艺术创造。

在我国古典诗歌作品中,也常常可以找到化丑为美艺术手法的运用。试看白居易的《长恨歌》: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待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待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这首长篇叙事诗共有一百二十句,大致可分为五大部分,这里只选录前三个部分,即描写杨贵妃的进宫、受宠与被缢。

据陈鸿《长恨歌传》记载,元和十二年(806年)十二月,白居易与友人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时,一起谈起关于唐玄宗、杨贵妃之事。

王质夫因白居易是“深于诗,多于情者”,请他“试为歌之”,于是白居易就创作了这首《长恨歌》,其意在“不但感其事,亦欲惩尤物,窒乱阶,垂于将来也”。

从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本事来看,他们的结合乃是父娶子妻的乱伦行为,他们沉湎于歌舞酒色的荒淫生活直接导致了唐王朝由盛转衰的政治悲剧-安史之乱。

在以这种“君之奢欲”的生活丑作为表现对象时,诗人进行了化丑为美的艺术处理,如表现因色得宠,则有“赐浴”的描写;表现纵欲,则有“芙蓉帐暖”的描写;表现不理朝政,则有“春宵苦短”的描写;表现行乐,则有“承欢侍宴”的描写。

经过诗人这么一“化”,实际生活中重色轻国的帝王与娇媚恃宠的妃子在作品中就具有了审美价值,因而能够被千百年来的人们所欣赏。

为什么有些丑恶的东西一经文学艺术家的创造,就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呢?罗丹曾故弄玄虚地说:“这是点金术,这是仙法。”(《罗丹艺术》)

实际上化丑为美并不玄乎,其首先在于真实地揭示生活丑的本质及其特征,符合生活的逻辑;其次是按美的规律进行创作,尽管所取的题材是生活中的丑,作者仍需借助色彩、线条、对称、节奏等艺术创作规律进行表现,因为凡是美的都是和谐的和比例合度的。这些我们都可以从《长恨歌》中见出。

然而,并不是任何丑恶的事物都能转化为美,这之间有一定条件的制约,即被表现的对象是否具备审美特性。鲁迅先生曾经说:“没有谁画毛毛虫,画癞头疮,画鼻涕,画大便。”(《半夏小集》)为什么呢?就是因为这些事物不具备美的属性。

可是偏有诗人无视这个前提,如韩愈《病中赠张十八》诗的“中虚得暴下”,便是写己因拉肚子而腹中空虚。这样的诗句有何美感可言?

再看梅尧臣的《八月九日晨兴如厕有鸦啄蛆》诗:

飞乌先日出,谁知彼雌雄。

岂无腐鼠食,来啄秽厕虫,

饱腹上高树,跋觜噪西风。

吉凶非予闻,臭恶在尔躬。

物灵必自洁,可以推始终。

将早晨上茅房,看见有乌鸦正在啄粪蛆的事也写进了诗中,令人读后像有一种吃了一只死苍蝇的感觉。

此类内容在梅尧臣的诗集中还真不少,如《扪虱得蚤》诗写在身上摸虱子,却摸到一只跳蚤;

又如《四月二十八日记与王正仲及舍弟饮》诗写几人聚餐后得了霍乱,吐泻不止。总之与诗无缘的丑恶事物他都能写入诗中。

或许他是为了纠正西昆体脱离现实的诗风而专以身边琐事为题材,但却矫枉过正,想从坑里跳出来,不小心又恰恰掉到井里去了。

西方美学家克罗齐曾指出:“丑先要被征服,才能收容于艺术。”(《美学原理》)这告诉我们,对丑的事物若仅是按照美的法则加以表现而不能揭示其本质,依旧不能化丑为美而只能是以丑为美。

李商隐的《药转》诗便是很好的例证。诗如下:

郁金堂北画楼东,换骨神方上药通。

露气暗连青桂苑,风声偏猎紫兰丛。

长筹未必输孙皓,香枣何劳问石崇。

忆事怀人兼得句,翠衾归卧绣帘中。

参考古人的注释笺解,此诗乃是写某贵家侍婢于厕中以药堕胎。首句点明厕所所在。次句谓饮药堕之(“换骨”为道家语,指堕胎)。颔联说此事于风露之夜秘密进行。五六句所用孙皓长筹、石崇香枣典均与如厕有关,暗言私婴弃厕中。末尾是事毕归卧困怠之状。

全诗词藻不可谓不雅丽,对仗不可谓不工整,结构不可谓不严密,用典不可谓不妥帖,但诗人立意何在呢?

读者感受到的仅仅是一个血淋淋的堕胎过程,对此,任何人只会产生恶感而不可能是美感。

#诗词##原创诗词##唐诗宋词##诗词#

热门排行

经典笑话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