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网友投稿 >

工具标志着人类的进化水平「人类起源的演化过程」

发布时间:2023-04-08 09:06:13 来源:搜狐

工具是人能力的延伸,目的是使得我们越来越强大,更好的生存和发展。也正是因为有了工具,人类才能成为万物主宰。然而,随着生产工具的发展,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的技术革命,正在将人类取代。

01

工具的发展使人类成为万物主宰

每一项技术都是人类意愿的一种表达。我们通过工具扩展我们的力量,控制周围的环境——控制自然,控制时间,控制距离,控制彼此。

在大自然中,跳蚤身高只有0.5-3毫米,但往上跳的高度可达350毫米,比自己身高高100倍;一只蚂蚁能够举起超过自身体重400倍的东西,还能够拖运超过自身体重1700倍的物体,豹子的时速可达120公里。与这些动物相比,人本身的能力是弱小的。

所不同的是,与仅能依靠自身的动物相比,人能够与他物进行连接,从而延伸自身的力量,这是人类与其他动物最根本的区别。

人没有跳蚤跳得高,没有蚂蚁举得重,没有豹子跑得快,但是通过借助工具,人乘坐宇宙飞船已经能够登上38.4万千米外的月球,能够开动运载137000吨的集装箱船,能够驾驶:时速2.1万公里的飞机,与工具建立连接后的人类能力远远超过了其他任何动物。

媒介理论家麦克卢汉就将媒介视为因改变时空关系而改变人们感知能力(也就是感官)的加强或延展。如交通工具是腿的延长,望远镜是视觉的延伸,电话是耳朵和嘴的延伸,电视电脑等多媒体是神经中枢的总体延伸,所以——媒介是人体的延伸。正是借助了工具,使得人类成为万物灵长,成为地球主宰。

02

人类发明的工具如今正取代人类的价值

然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技术革命将使大部分人面临失业。

我们纵观人类历史,有过很多次类似技术革命会造成大规模失业的论调,但是最终的事实证明都只不过是虚惊一场。自工业革命以来,新机器新技术就在不断的抢夺人们的工作,但是我们现在可以从事的工作不仅没有变少,反而更多了。

例如美国建国的时候,全国上下基本都是农民,但也是随着农业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现在美国的农民只占全国人口的2%。那如果站在当年来看这个问题,有98%的人都要失业,但其实并没有,他们只不过是失去了旧的工作而已。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因为技术的进步,生产力提高,人们得以从低效率的工作当中解放出来,去参与效率更高的工作。不但不会造成大规模失业,还会创造更多的工作机会,并且让整个社会的财富增加,每个人的生活水平也将得到提高。

但这一次的信息生物革命与之前的工业革命根本就不是一回事。

在过去的自动化浪潮当中,劳动者都是在一个又一个的低技能的工作之间迁移。1920年,农业机械化让在农场里工作的工人去到了拖拉机车间里工作。1980年,工厂工人失业去到超市当收银员。这样的转变在过去是可行的,因为从农场到工厂,从工厂到超市,只需要简单的培训就可以了。

但是到了今天,就算无人机驾驶员和资料分析员的岗位缺人,美军也不会找一个失业的超市收银员来填补空缺,没有人会希望一个“菜鸟”把阿富汗的婚礼派对误认为是塔利班高层的集会而仍下炸弹。

所以,虽然出现了很多新的工作,但是我们仍然将看到“无用阶级”的日益庞大。这就像是19世纪汽车取代马车时的情景,我们以为自己可以从马车夫转行去当出租车司机吗?

这次我们并不是马车夫,而是被淘汰的马。

03

人类的“自由意志”并不特别

我们人类有两种能力,身体能力与认知能力。在过去,机器不过是在身体能力方面与人类竞争,而我们在认知能力方面一直具有巨大的优势。所以工业革命诞生了很多的服务业工作,需要人类的学习、分析和沟通,以及需要理解别人的情绪,这些都是认知能力。

很多人认为计算机永远无法取代人类的原因在于,笨笨的机器怎么可能理解“心灵”这种神圣的创造物呢?

我们现在必须要知道的一个关键是,信息生物革命不只是让计算机运算的更快,我们正在生命科学方面不断的取得突破。

其实,我们从选择食物到选择伴侣,都不是出于什么神秘难懂的自由意志,而是数十亿神经元在瞬间计算的结果罢了。只要我们明白自己的感情与欲望都不过是某种生化算法,那计算机就没有理由无法破译它们。

赫拉利断言说,我们自己引以为傲的“人类直觉”不过是一种“辨识模式”。

例如,

人类司机预判行人会不会突然冲到马路中间;

银行经理评估这个穿西装的家伙是不是借了我的钱就要玩失踪;

律师会衡量谈判桌上对手的威胁是认真的还是只想吓唬我。

判断这一切都是他们的大脑通过分析面部表情、声调、手部动作来识别的生化模式。而人工智能一旦搭载了适当的传感器,完全可以把这些工作做的比人类更加的精准、可靠。

04

人工智能具备两个人类没有的“超能力”

其中一个叫做“连接性”,另一个叫做“可更新性”。

我们每个人无论如何都是一个大脑管理一个身子的个体,不可能将所有人全部链接在一起,也无法确保所有人都能得到最新的信息。而计算机则都是通过互联网紧密链接在一起,并且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更新。

所以,我们面临的并不是几百万台计算机和人工智能取代几百万名工人的问题,而是所有作为个体的工人都会被一套集成的网络所取代。我们要比较的不是一位司机与一辆自动驾驶汽车,一位医生和一位人工智能医生。我们要比较的是一群人和一套集成网络。

举例子,人类司机常常因为交规的调整没能及时了解而违规。而且人类驾驶的每辆车都是独立运作的,所以当两辆车同时到达一个十字路口,我们可能误读了彼此的意图,发生事故。

那自动驾驶汽车是连接成一个整体的,两辆车到达同一个路口的时候也并非独立运作,而是同属于一个算法,发生事故的概率大大降低。而且如果交通部门决定调整交通规则,所有自动驾驶的汽车都会第一时间更新程序,遵守新的规则。

同样的,世上某些疾病被确认,某些新的药物被研制出来。人类医生不可能及时同步这些信息。但是人工智能医生可以轻松做到这一点。并能互相分享对于新的疾病和使用新药物之后的相关信息。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连接性”和“可更新性”所带来的优势是极其巨大的。也是人类根本就不可能获得的能力。

05

艺术领域不是人类的护城河

赫拉利告诉我们:最终所有工作都有可能走向自动化,就连艺术也是如此。

我们一般认为,艺术是与人类的情绪紧密连接的,当我们评判艺术品的时候,就是看它给观众的情绪起了多大的作用。但是情绪也并不是什么神秘的现象,它依然是生化反应的结果。既然如此,机器通过学习算法依然可以破译它。

举例说明,音乐这种艺术形式应该是受到大数据分析冲击最大的。音乐输入时是声波的数学模式,输出的时候是我们大脑中神经风暴的电化学反应模式,这些都非常的适合用精确的数学来描述。

假如你和女朋友大吵了一架,人工智能会立即检测到你内心的波动,并且根据对你长时间事无巨细的了解,自动播放适合你的音乐,与你的忧伤共鸣,附和你的悲伤。算法先把你带到悲伤的底层,再播放最能让你振作的歌曲,这首歌可能在你的潜意识里与某个快乐的同年记忆相链接,但是你自己根本毫不知情。它选择的这些音乐,并不适合其他人,但是绝对绝对完完全全是你想要的。

推荐歌给你没问题之后,改编这首曲子也不是什么难事儿,哪个音符不喜欢,你在听到哪个音符的时候生化系统会有反应,可能你自己都没有察觉,但是人工智能知道。删掉,或者改成你喜欢的。更进一步,一边改一边分析你的身体数据,绝对可以为你量身打造出全世界只有你会喜欢的旋律。

为个人打造音乐没有问题,要打造全球流行的大众音乐,让所有人都在舞池里疯狂的摇摆,大数据更是得心应手。

人类艺术家难以与算法匹敌,因为算法比任何人类都更了解他们所要拨弄的乐器:人类的生化系统。

06

“创新”依然属于人工智能

在2018年的12月7日,这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天,谷歌的Alpha Zero击败了Stockfish 8。Stockfish 8是2016年全球计算机国际象棋冠军,运用的是几百年来人类国际象棋的经验,再加上几十年的计算机象棋经验,每秒钟的计算速度是7000万次走法。他可以说是当时国际象棋人类创新加上机器创新经验的集大成者。

而Alpha zero呢?他每秒只有8万次走法的算力,而且他没有学习任何人类的下棋经验,是通过自己和自己下棋来学会了国际象棋。

他们两个对弈的结果是什么呢?Alpha zero的战绩100盘,28胜,72平,未尝一败。他没有学习任何人类棋谱,可以说简直就是一个创意十足的天才。

Alpha zero从0开始学习国际象棋到取得胜利用了多长时间呢?答案是4个小时,作为人类智慧绝顶展现的国际象棋,它只用了4个小时,在没有任何人类协助的情况下,从一无所知就变成了绝对的创意大师。

在国际象棋领域发生的事情,未来也很可能发生在各行各业。人工智能对就业市场的颠覆会想雪崩一样的不断扩大。

07

在消费领域也会被取代

有人可能又会说,就算我们无法在工作上与人工智能竞争,但还是要靠人来消费啊?我们不至于在经济上彻底的无足轻重吧?

赫拉利说,理论上来说的话,一家矿业公司A,把铁砂卖给机器人公司B,B公司再生产机器人卖给矿业公司A。这就已经形成了一个经济闭环。只要他们两个这样不断的交易,就可以扩张到银河系的彼岸。只需要有机器人和计算机就可以了,根本就不需要人类作为消费者。

其实现在就已经有计算机和算法是消费者了。比方说在证券交易所,算法才是债券、股票和期货的最重要的买家。同样,广告业最重要的客户就是搜索引擎的搜索算法。做过网页的人都明白,网页设计想要得到展示必须要迎合搜索算法,而不是哪个人的品味。

【作者:陈长维】

内容参考:

尼古拉斯·卡尔《浅薄:互联网如何毒害我们的大脑》

尤瓦尔·赫拉利《今日简史》

热门排行

经典笑话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