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网友投稿 >

艺术需要让人看懂吗「如何看懂艺术作品」

发布时间:2023-04-09 09:07:25 来源:搜狐

让一个人沉浸于一件事有一个前提,那就是这件事里熟悉的部分最好占比85%。

85%熟悉的部分,加上15%陌生的部分,最符合人类大脑的认知习惯,让我们不至于在太熟悉中无聊,也不至于在太陌生里退缩。

学习也一样,最舒适的学习方式,就是只保持15%的新信息。

做事也一样,能让你进入心流的事情,一定是接近这个比例,85%都是你熟悉的事情,却又有15%的陌生挑战,让你去探索,去尝试。

那么这个比例是否能用在艺术领域呢?

艺术史走进现代以后,对于我们普通人越来越不友好了,很多现代艺术想要表现的东西,一般人根本看不出来。

比如说那些你看起来一头雾水的画,背后也许就是某种主义,某种意象,某种只有进入对方的共同体才能懂的表达。

外行人很难理解,而且会有很多人觉得这玩意多简单,我也会!

再比如网上被人吐槽的贾浅浅写的现代诗,你也许会说这诗我也会写,甚至隔壁家小学毕业的铁柱写的都比她好。

但是真正进入那个领域才会发现不一样,和菜头在文章里换了个视角看现代诗,说过现代诗走到现在遇到的困境,还有每一首诗在特定情境下的思考和表达,其实是另一回事。

每个人都会觉得蒙德里安那几个五颜六色的方框框多简单,贾浅浅的那几行诗也很简单。

但是背后的思想和意境不一样,背后的“限制”不一样。

就像电视上你看一个奥运冠军简简单单发了一个球,觉得自己也会,却不知道在哪个情境下,也许有千百种博弈和思考,你只是看到了结果,没有看到思考的过程。

花100万请专家来解决问题,专家看了一圈说这个地方线圈割掉一米,这100万花的不是割掉1米的费用,而是推导出为什么要割掉1米的过程。

虽然知道了艺术到了现代以后的现状,但是我依然不是特别喜欢这样的方式。

我觉得好的艺术就像王勃的《滕王阁序》一样,没有历史和典故积累的人能看到优美,押韵,华丽的词句,能感受到这是一片好文章。

而有历史和典故积累的人,就能从一个个传统文化意向和典故里,欣赏出另一个层次的美感。

艺术品也一样,你在表达价值观,表达情感,表达反思的时候,不能不顾及基础的审美。

一部电影,你拍的晦涩难懂,想要表达的东西太多,最后可能什么也不是。

有人说这部电影20年后才能有人看懂,但是你怎么知道20年后的人们是什么样的价值观呢?

《大话西游》一样的电影是少数,而且他火起来也有时代的因素。

那些终将被历史证明的作品,并不是被证明的,而是被“选择”的。

物竞天择,天选择什么,并不是你我可以预测的。

而且我一直觉得,那些过度解读的人,不管看什么电影,都能解读出不一样的东西,他们看的不是电影,而是他们自己旺盛的想象力,还有表达欲。

阅读理解题得分高的人,对着“恭喜发财”四个字,也能给你写个800字的文章。

所以好的艺术,不管是画作,诗歌,文章,电影,戏剧,只要是给人欣赏的,那么基于你目标用户的15%法则,肯定不会错!

除非你本来就不是给我看的,比如严肃的科研论文,不是科学共同体的人,根本没有85%的储备,虽然看不懂,但也不必看懂。

本来就是给研究者看的。

热门排行

经典笑话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