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网友投稿 >

书法线条质量的思考「临帖的困惑」

发布时间:2023-06-02 18:51:48 来源:搜狐

五、篆书中的线条。

线条是书法的灵魂,在篆书中的地位更是首屈一指。

篆书线条瘦劲挺拔,直线较多。起笔有方有圆,少有尖笔。

篆书中没有笔画的概念,只有直线和曲线,长的线条和短的线段。构成篆书的线条中,曲线较多,直线较少,这些直线与曲线的搭配很有特色和规律。

篆书没有后来楷书、隶书中的点、横、竖、撇、捺等多种笔画,更不像楷书、行草书中那样笔画点线呈现出方、圆、尖多种形式的变化。

篆书线条有别于其它书体,主要通过平移来实现其特殊美感。好的线条,有书家描述:初看则波澜不惊;再看则暗流涌动;复看则激情澎湃;最终既雕且琢、复归于朴。

篆书包括大篆、小篆。

大篆指金文、籀文、六国文字,它们保存着古代象形文字的明显特点。大篆是从殷商甲骨文到秦代小篆近千年间使用的主要文字。金文,主要是周代青铜器的铭文,属于大篆的体系,有着浓郁的文化气息。金文铭刻于铜器,它不像甲骨文书法,偶尔还能在龟甲兽骨上见到毛笔书写而未及契刻的痕迹。

小篆也称“秦篆”,是秦国的通用文字,大篆的简化字体,其特点是形体均匀齐整、字体容易书写。秦篆在书写上很繁复。因此,在秦末汉初之际有了“隶变”。随着隶书地位的不断巩固,篆书作为一种书体被使用的越来越少。

1、篆书线条的基本特征

篆书的笔法是相对简单的,只有直线和曲线,始终中锋用笔,以中锋裹毫来书写线条;篆书对线条的质量要求很高,在看似较单一的线条中又有很丰富的内涵与技巧性。

①篆书的直线。篆书的直线挺直,直中略带曲。篆书中绝对的直线很少。从竖线看,只有居中的线是直的。在书写一字中,一定要首先将一些直线排正、排匀称、排整齐

②篆书中的曲线。

篆书中大部分仍然为曲线。特别是与竖线构成的“口”字形、“弓”字形或其他一些复合笔画,都是带有弧度的。

其特有的弧度使线条体现一种弹力,如弓一般,弯曲中蕴含骨力,婉转流动中显出柔中带刚。

篆书线条的弯曲度,纵向的弧线,无论是同向还是相对、相反,都要写成一段圆弧状,而且要讲究对称,以体现篆书线条特有的绵里藏针、柔中带刚之美,“曲笔如 铁”之特色。

所以,篆书的线条要在弯曲中体现弹力,就必须如“曲铁”一样,弧度不宜过大,整体圆转,且不能有折痕。临写时要力贯笔尖,顺势而为,平稳运行,一气呵成。否则其线条就会缺乏力量感,给人以扭曲变形、僵硬之态,丧失篆书线条特有的美感。

复杂的线条也是由简单的弧线组合而成,要学会把曲线分为一些段落,成为简单的弧线或直线,这样就变得简单了。

③、篆书线条与线条的接笔。

篆书的许多笔画看似一笔完成,实则靠若干搭接笔而写成的。只要是弯曲稍大的线条,或者是作连续弯曲的笔画,都需要接笔。

连接要达到浑化无迹,使线条既是一个整体又不能外露接笔的痕迹。这是篆术临帖中的一个难点。临帖时一定要练好这个技巧。

接笔之法,关键是前一笔写完不用回锋,下一笔起笔时,或从前一笔的尾部轻入笔,边行笔边按笔,使之覆盖重合于前一笔收笔上。可做到线条的粗细大体一致,使前后两笔衔接显得浑化无迹。许多笔画看似一笔完成,其实是通过几次搭接笔完成的。大篆笔画的搭接,更要做按笔停顿,使墨汁充分浸透,形成如树枝分杈处那样壮实而充满力量感

4、大篆线条

大篆线条整体偏粗,加之外形的粗糙,形如老树干。在表现一些枯笔和苍劲老辣的特点时,要注意枯笔飞白不宜过多,而要做到笔墨沉、实,线条饱满、凝重。书写中通过裹毫涩行,让笔墨充分浸润于纸上,获得“力透纸背”的效果。

大篆线条苍茫老辣,活泼灵动,富有节奏感是形容书法线条中一种特有的苍劲老辣、雄厚而具有阳刚之美的词语。所谓“万岁枯藤”,是指生长若 干年的老藤条或者老树干。这种老藤枯干外形凹凸不平,曲曲折折,充满了遒劲的力道。

以书法线条来说,这种线条往往外形粗糙,曲折不平,内部墨色浓淡不均,并常伴有残缺的枯笔,犹如老树干上若隐若现的疤痕一样。

这种线条所呈现的便是一种犹如金石文字风蚀后的效果,残缺中透出一种苍凉悲壮、老辣而雄强的审美效果。

历代经典书法中,商周金文、汉隶、魏碑以及草书中均有较多的这种线条形式。所以,篆书中小篆的线条如“玉箸”般光洁饱满,而大篆金文中就较多以这种形如“万岁枯藤”般的线质来表现。这也是大篆线条的主要特色。

书写这种带有枯笔飞白、外形凹凸不平、曲折盘桓的线质,其基本的书写技法前文已经讲过,就是使用裹毫涩行,或快或慢,书写节奏和笔锋却有变化的技巧

趋于阳刚的线都以大篆为线型和技术。

在厚重的前提下,笔画交叉连接处如焊接一般牢固,整体线条虽外形粗犷,但气息是畅通的。所以,其线质略带有浑化无迹的特征。特别是一些弯曲的笔画,有的甚至如“口”字一样乃是一个环形。在书写中,并非一笔书写而出,而是要分成几笔来书写。书写时,各笔画之间的连接处要不露痕迹,这样的线条才显得完整通畅,各笔画间融为一个整体。

5、小篆的线条。

小篆线条最接近于直线的感觉。作为一种统一后的标准文字,一求工整,二求简单。小篆取消了所有的肥筆,筆畫粗細相同,成熟的文字必須線條化,只有線條化後才能廣泛應用。純用線條後寫起來方便多了。而且,這對於線條的認識和運用,大有好處,書法正是從一條簡單的線,逐漸發展起來的。在现有的一些小篆作品中,《峄山碑》可以作为代表。小篆除却一些弧势的笔画外,基本在直线之列。

小篆线条外在形质给人以珠圆玉润的感觉,线条两端都是圆形的,有玉筷珠圆之感。外形粗细均匀、光洁圆滑,如玉器表面一样光滑温润。趋于阴柔的线条都以小篆为线型

小篆虽然线条总体较细,要通过匀速的中锋用笔,使笔尖常在点画中间运行。速度亦不可太快,让墨汁呈现出由线条中间均匀地向两边渗透的效果,从而使所写出的线条墨色中间浓、两边淡,中间厚、两边略薄,具有如圆柱体般的立体效果。

临写时要通过细腻精准的逆锋回收,仔细地把首尾两端收拾得饱满圆润,并通过中段的平稳行笔来表现出篆书线条的工整、匀称、圆润、美观。

⑥篆书线条的学习。主要选毛公鼎、散氏盘、虢季子白盘等等,以及石鼓文。

毛公鼎、散氏盘、虢季子白盘等篆书属于早期的金文,西周的铜器上刻着,线条的变化上还比较单一,青铜模具上用笔的表现力也有限,太复杂就整不了,当时在技法上没有太多的变化。

石鼓文是战国时期秦国的,写在十面石墩子上,石鼓文的用笔更成熟、更多变化,写来老笔纷批,有了苍莽浑厚的感觉。相对金文的拙朴,它在表现力上显然更好,线条更丰富,意韵更足。《石鼓文》总体神韵概括起来,大致是“雍容静穆,圆浑端庄,潇洒流丽,气势雄强”。一件书法作品,首先映人眼帘的是线条。线条雄浑流畅,精神饱满,才有气势。有了气势,还必须具有理性的造型,才能具备美的感染力。

具体到每个人选择哪个帖子。要看个人的具体情况看,练习行笔的精准度、提升控笔能力?还是提升线条的质量?还是想借鉴篆书,建立自己的书法风格?这三种目的,对应的选帖是有差异的。

如果是想提升线条质量,写石鼓文是很好的选择。散氏盘等金文作品也行,在造形表现上金文更多意趣,但对用笔、线条质量提升上就不如石鼓。吴昌硕,他继承传统更多,尤其是先秦的作品,线条写得苍莽雄浑又自然朴实。一般初学入手,如果想提升线条质量,清人不是首选。

练习控笔的精准度。李斯的泰山、峄山刻石、琅琊刻石等铁线篆,规则、整齐划一,小篆可以说是介乎书法与美术字之间的文字,它具有美术字的框架,但又必须用毛笔书写,不能勾描,故还有书法的特征。变化简省了、笔意也凋零无几,练精准度是很好的选择。

建立个人的风格,这是从自己的爱好、特色出发,自主选择临帖即可。

热门排行

经典笑话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