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阅读考点「「一轮复习」实用的古代诗歌阅读表达技巧基础知识表全解」
一、诗歌表达技巧——表达方式
记叙
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
条理清楚,脉络分明,使内容完整,事情清晰。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
通过记叙抒写自己亲临抗金前线的值得纪念的往事,从而抒发诗人矢志报国的信念。
描写
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作具体描写刻画。
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杜甫《漫成一首》)
通过描写,生动地再现了白鹭屈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船尾大鱼跃出水面而发出拨剌的响声的画面,一动一静构成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
议论
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表达作者的意见。
表现作者的观点态度,突出诗歌的主旨,使诗歌的主题鲜明、深刻。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
最后两句,通过议论,表达了喜爱菊花的原因和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抒情
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忧乐等主观感情。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
鲜明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有利于深化诗歌的主题。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温庭筠《商山早行》)
起句以时间、事件、环境三者相互照应,写出旅客的辛劳,对句直抒诗人的感慨。“客行”与“故乡”相比较,自然生出一个“悲”字来。
二、诗歌表达技巧——抒情手法
直接抒情
直抒胸臆
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表明爱憎态度的抒情方式。
淋漓酣畅,一吐为快,使感情表达得朴实真切,震动人心。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汉乐府·上邪》)
写一位女子对“君”剖白心迹,直接表达了少女至真、至善、至烈的爱情,显得坦荡、真率而震撼人心。
间接抒情
借景抒情
借景抒情指的是诗人对某种景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寄寓在景物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怀。
借景抒情的手法往往使情感含而不露,意蕴悠远,深切动人。“借景抒情”是先有情,缘情而选景,是有我之境,物皆着我颜色。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借景抒情,情含景中。诗人借对优美的江南春景的描绘,抒发了对江南的热爱、留恋之情。
寓情于景
“寓情于景”是指诗人带着由自己的遭遇或处境而产生的强烈感情(如欢乐、悲哀、苦闷、彷徨等),去观察和描写客观的自然景物,并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这种主观感情熔铸到客观景物的描写之中,以客观之景来寄托感情。
“寓情于景”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但是仔细分析后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
诗人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叙)诗人独爱自甘寂寞安贫守节的涧边幽草,无意居高媚时的黄鹂,郊野渡口水急舟横的悠闲景象。(析)表露出诗人恬淡的胸襟以及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而忧伤的情怀。(评)
触景生情
触景生情是指诗人见到某一景物,某一场景后,受到眼前景物的触动,引发联想,从而产生某种感情的抒情方式。
“触景生情”是先见景,自然景物的变化触发了作者的联想,引起和触动了作者内在的思想感情。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杜甫《秋兴八首》)
这里的“丛菊”“孤舟”是眼前之景,诗人见眼前之景,而生出“他日泪”“故园心”这些郁积之情。“捣衣声”这个秋日特有的生活情景,也触动了诗人岁暮日晚、羁旅无依的伤感之情。
情景交融
这种抒情方式是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这些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
在景物描写中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感情,使诗歌达到“物我合一”,分不清哪是“景”哪是“情”。一般情况下,“情乐则景乐,情哀则景哀”,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以哀景写乐情的写法。诗人的高妙之处在于把情融入景中,通过景传达自己的喜怒哀乐。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渊明《饮酒》)
情景交融,物我合一。诗人把自己超脱尘世、热爱自然、远离官场的感情融入到对采菊所见优美的山间田园的景物描绘之中。
因事抒情
也叫借事抒情。借助于事件即人们的行为举止来抒发感情。
情感寓于叙事之中,表意委婉,抒情含蓄,余味无穷,耐人寻味。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早发白帝城》)
因事抒情,含蓄委婉。诗人在叙事中,寓含着作者流放遇赦后的喜悦畅快心情。
托物言志
也叫借物抒情。说托物言志,就是借助具体外物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通过描写具体外物来表明心迹,以及人生的态度和对人生的感悟,委婉含蓄地表达思想情感。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做波涛。”(杨忱《瀑布联句》)
托物言志,委婉含蓄。诗人借对瀑布的描写,表达对社会人生的思考:应志存高远,不畏艰辛,努力实现人生目标。
用典抒情
也叫用典抒情。借用典故来抒发自己的感情,讽刺时事。
①古人用古事,借人写己,借古讽今,怀古伤今,委婉含蓄地表达思想情感。②用诗文名句,佐证文意,增强说服力。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秦观《踏莎行·雾失楼台》)
运用典故,含蓄地表达出诗人远离故土、他乡为官、前途渺茫的悲愤之情。
咏史抒怀
也叫借古讽今、借古喻今。借历史上的事件来讽喻当朝。
用古人古事,借人写己,借古讽今,怀古伤今,委婉含蓄地表达思想感情。
“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张可久《﹝中吕﹞卖花声》)
诗人借虞姬自刎乌江的史实,慨叹秦汉时统治者之间的战争和各民族间的战争,给百姓造成了深重的灾难,表现了作者对百姓苦难生活的同情。
三、诗歌表达技巧——描写手法
虚实结合
“虚”,指直觉中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那虚象和空灵的境界。“实”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虚实结合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一起来表达一样的情感。
留下“空白”,让读者从虚中想象实,从实中体会虚,激发想象,增强吸引力;②有虚有实,虚实结合,丰富内容,充满想象,增强表现力。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柳永《雨霖铃》)
虚实结合,增强艺术感染力。上片除“念去去”句外,写的都是眼前实景实事实情,写词人和心爱的人不忍分别又不得不别的心情;下片写对别后生活的设想,是虚写,着意描绘词人孤独寂寞的心情。虚实结合,抒发了离别的依依不舍之情。
动静结合
“动”,是对事物和动作形态进行描绘;“静”,是对事物的静止状态进行描绘。对事物、景物作动、静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
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甚至静景动写,动态静描,能突出事物特征,将对象表现得活泼有致,使文章跌宕起伏,灵活多变,富于诗意,充满美感。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杜甫《漫成一首》)
动静结合,相互映衬。诗中末句大鱼跃出水面的“动”更衬托出前三句白鹭屈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上的“静”,抒发了诗人对平静、安宁生活的向往。
正侧结合
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鲜明、突出的是侧面描写。侧面描写的方式给读者留下更多的想象余地。
使被描写的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更加突出。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汉乐府《陌上桑》)
前四句是正面描写,后八句是侧面描写。前四句夸张地写罗敷的服饰之美,是为了衬托人物的高贵和美好。至于罗敷具体怎么美呢?这是很难描绘的。于是作者笔势一荡,不直接写罗敷本身,而去写周围的人为罗敷所吸引的神态,通过侧面描写,给人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
点面结合
“点”就是某一个具体的对象,加强点的描写,可以使文学作品内容具体,有血有肉;“面”,就是较为全面的情况的概述,注意面的描写,可以使文学作品具有普遍意义,深化主题。
①有点有面,全面而深入地反映事物,突出特征,具有感染力;②材料多样,富于变化,增强可读性;③便于读者形成全面完整印象,增强说服力。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杜甫《八阵图》)
“功盖”句总说诸葛亮在确立魏蜀吴三分天下、鼎足而立局势的过程中,功绩最为显著,这就是“面”;“名成”句则具体写诸葛亮创制八阵图使他名声更加卓著,这就是“点”。头两句既写出诸葛亮全局性的业绩,又赞颂他对军事的贡献,很好地反映出他卓越的才能和伟大的功绩。
白描
以勾勒特点、不设喻、少修饰为特征的描写方法。
①鲜明突出事物的特征;②语言简洁洗练,真切自然,毫无做作之嫌。
“父耕田上原,子斫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聂夷中《田家》)
运用白描,简洁洗练。寥寥数语勾勒出父子辛勤耕耘劳作、官家筑仓虎视以待的画面,表现了封建统治者残酷剥削、压榨农民的深刻主题。
细节描写
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写。它归根到底是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的,细节描写越生动,人物形象越鲜明。
恰到好处地运用细节描写,能起到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和心理、揭示主题思想等作用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张籍的《秋思》)
细节描写,鲜明形象。这首诗借助生动的细节描写传递人物的思想感情,“临发又开封”这一行动细节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对亲人的深切思念。
视角变化
诗人常常通过变化观察角度来描摹事物,如,由远到近(远眺、近看),由高到低(仰视、俯视)。
①使视觉形象千姿百态,变化万千,生动活泼;②使读者对视觉形象产生更加全面的认识,获得更完美的感受。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
头两句描绘了秋山远景。第一句描写了秋山高远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勇于攀登的精神。第二句描写了秋山中的一个特定场景,在白云浮动的天空下有几户人家隐约可见。后两句描绘了秋山近景。“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句,生机勃勃,鲜艳夺目,清新刚劲,形象鲜明,给人一种秋光胜似春光的美感。
四、诗歌表达技巧——修辞手法(15种)
比喻
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方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
①生动形象,突出特征;②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③引发读者联想,激发读者共鸣。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
运用比喻,生动形象。诗人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抒发了对山水的热爱之情。
比拟
把物当做人来描写叫拟人,把人当做物来写叫拟物。
①突出事物特征;②赋予无生命的事物以生命,赋予无情感的事物以感情,使语言形象化,显得生动活泼;③便于抒情,激发想象,增强感染力。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
运用拟人,生动形象。用“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对梅的喜爱而至销魂,把粉蝶对梅的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借代
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整体,具体代抽象,特征代替人。
①突出特征,强调重点,增强形象;②委婉含蓄,幽默俏皮;③有时具有回避掩饰作用。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
运用借代,委婉含蓄。诗人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指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抒发了对韶华易逝的悲叹之情。
夸张
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①突出事物的特征,激发联想;②表达褒贬好恶,引起共鸣;③生动形象,幽默风趣。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运用夸张,生动形象。诗人因愁生白发,且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
对偶
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上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上看,意义集中含蓄。
①句式整齐,音节匀称,抑扬顿挫,音乐感强;②表意凝炼,概括力强,具警策之美;③读来朗朗上口,悦耳动听,便于吟诵,便于记忆。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此诗四联八句,句句皆对,且对得圆润自然,不见斧凿之痕。“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我们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
排比
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
①强调内容,增强说服力;②强化抒情,增强感染力;③造成气势,增强表现力;④还能逐层深入地阐说事理,有深化内容之效。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运用排比,增强了感染力。此曲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上,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反问
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
①加强语气,显得义正辞严,引起读者注意,增强表达效果;②变化句式,打破平板,掀起波澜。
“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题乌江亭》)
运用反问,使诗句语气冷峻。诗歌以史实扣题,指出项羽的失败实在是历史的必然。
设问
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①通过自问自答,强调思想内容或情感态度;②引起人们注意,令人深思,发人深省;③能辅助反映思维过程,起廓清思路、提纲挈领的作用。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东。”(阿鲁威《﹝双调﹞蟾宫曲》)
运用设问,点明题旨,领起下文。诗人抓住“酾酒临江”“赤壁东风”和“八阵图”等典型事件,言简意丰地塑造了曹操、周瑜、诸葛亮的英雄形象,并对三国鼎立的形势进行了鸟瞰与概括。全曲写得沉郁奔放,与所吟人物的胸襟抱负暗相契合。
互文
指诗文的相邻句中所用的词语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意思的一种修辞方式。
用简洁的文字、含蓄而凝炼的语句来表达丰富的内容,以收到言简意丰的效果。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古诗十九首》)
运用互文,使诗句含蓄隽永。开头两句分别从两处落笔,言牵牛曰“迢迢”,状织女曰“皎皎”。迢迢、皎皎互文见义。此诗写天上一对夫妇牵牛和织女,视点却在地上,诗人以第三人称描绘出他们夫妇的离别之苦。
通感
指采用不同感觉间相互沟通与挪移的方式描摹对象。
①化抽象为具体形象,突出特征,增强表达效果;②调动读者多种感觉,激发联想,耐人寻味。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杜牧《秋夕》)
运用通感,具体形象。“夜色”和凉水一样,完全是靠人的五官去感受的,因为冷的色调和冰凉的水给人的感觉是一致的,诗人将视觉腾挪到触觉,抒写一个失意宫女的孤独生活和凄凉心情。
叠词
为了表达的需要,将音形义同一的字连接合用在一起。
①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起强调作用,更加生动形象。②思想感情的表达更为绵密曲折,音节流美,增强语言的音乐美、修辞美。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声声慢》)
开头七组叠字为全诗定下了一个残秋和孤独的感情基调,渲染了词人晚年孤苦无依的生活情景以及内心深处的凄凉。
双关
分谐音双关和语义双关。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和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修辞方式。
①言在此而意在彼,表意委婉;②含蓄隽永,耐人寻味,能增强抒情效果;③生动活泼,幽默风趣。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
运用双关,含蓄隽永。诗中“晴”与“情”同音,是双关隐语。女子听到岸上爱恋她的青年男子在对她唱歌言情,但传情很含蓄,给女方获得的印象是“道是无情却有情”。
顶真
指上句的结尾与下句的开头使用相同的字或词,用以修饰两句子的声韵的方法。
①环环紧扣,引人入胜;议事说理,准确谨严;②抒情写意,格调清新;③壮物叙事,条理清晰。
“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长随君,君入楚山里, 云亦随君渡湘水。湘水上,女罗衣,白云堪卧君早归。“(李白《送刘十六归山白云歌》)
全诗寄情于景,以“白云”“湘水”等景物,抒发对友人的依依不舍和无限关怀的深情。
列锦(意象组合)
全部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巧妙地排列在一起,构成生动可感的图像。
①最大限度地增强了诗歌意象的密度和诗歌的力度;②使诗中的意象鲜明突出,用以烘托气氛,创造意境,表达情感。③为读者提供了联想与想象的广阔天地和咀嚼回味的余地。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九组名词组合,但见一片萧疏景象。
反复
这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在于强调,既使形象鲜明、思想突出、感情强烈,又使行文前后呼应、起伏跌宕,获得强烈的节奏感和旋律美。
突出内容,强化感情,增强感染力。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李商隐)
“巴山夜雨”重复使用,构成了音调和章法的回环往复之妙,也含蓄曲折地表达了作者的寂寞相思之苦。
五、诗歌表达技巧——表现手法
以小见大
以局部见全体,以有限见无限,用具体材料表现重大主题。
①以小见大,化虚为实,将抽象事理表现得具体实在;②避免空泛,使诗歌有血有肉,内容充实。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以小见大,化虚为实。“东风”句不直接铺叙政治军事情势的变迁,而只间接地描绘两个东吴著名美女将要承受的命运。她们虽与这次战役并无关系,但东吴不亡,她们决不可能归于曹操;连她们都受到凌辱,则东吴社稷和生灵的遭遇也就可想而知了。诗人之所以这样写,用意还在于自负知兵,借史事以吐其胸中抑郁不平之气。
比兴
比就是把一物比作另一物。兴,就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兴”和“比”常常联系起来在一篇诗中运用。
①形象生动,化实为虚;②比兴常在诗歌中连用,能更好地收到托物言志、寓情于景的效果。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孔雀东南飞》)
运用比兴,形象生动。从孔雀因顾恋配偶徘徊不前的情形,引出仲卿和兰芝的不忍分离又不得不分离,最后双双殉情的故事。
象征
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①形象表现思想情感;②具有深沉、含蓄之美;③启发读者联想、思考,增强艺术感染力。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诗人运用了象征手法,表面上是写石灰,实际上石灰只是个象征体,目的是写人的志趣情操,其中“清白”二字,不只是对石灰外形特点的吟咏,也是对其神韵、品格的高度概括。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象征诗人光明磊落的襟怀和崇高清白的人格,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心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对比对照
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事情作对照,互相比较。
①反衬正方,突出其鲜明特征,凸显主旨;②表现作者的好恶褒贬;③给读者深刻印象和启示。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李白《越中览古》)
运用反衬,凸显主题。诗中通过昔日繁荣和今日冷落凄凉形成强烈的对比,蕴含着诗人深沉的历史思考,使读者感受特别深切。
用典
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属于借古抒怀。
①用古人古事,借人写己,借古讽今,怀古伤今,委婉含蓄地表达思想情感;②用诗文名句,佐证文章,增强说服力;③用典可增强文学性,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和可读性。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运用典故,含蓄委婉。词人借赞扬刘裕,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来表现自己抗金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
衬托或烘托
指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有正衬和反衬两种。
①从侧面突出事物特征,表现主旨;②表意委婉,含蓄隽永,耐人寻味,启发读者联想、想象。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运用正衬(衬托),含蓄隽永。诗中以“多少豪杰”衬托周瑜,突出周瑜年轻有为,风流倜傥,从而抒发了作者壮志未酬的悲叹。
渲染
在高潮或主体出现前,对环境、场面、事件、人物等作浓墨重彩的描写。
①营造气氛,设置铺垫,奠定情感基调;②预示情节结局,增强合理、连贯性,增强表现力和感染力。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
首联描写俯仰所见所闻,借风、天、猿、渚、沙、鸟六种景物,并以急、高、哀、清、白、飞等词修饰,指明了节序和环境,渲染出浓郁的秋意。
铺陈(赋)
就是详细地叙事写景,并表示出作者的态度。散布式、段落式、递进式、并列式为辞赋的四种铺陈方法。
突出表现事物情态,使人感到真实、亲切。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木兰诗》)
这里主要突出军情紧急,而木兰为出征紧张而周密地进行准备的情形。
联想
联想是由甲事物想到乙事物,它属于“记忆”的范畴。由一事物联想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组成一个典型。
丰富内容,充满神奇,给读者以广阔的想象空间。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诗人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婀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运用巧妙的比喻,塑造出一个别具浪漫色彩的新颖形象,一改杨柳抒离情的象征义。
想象
想象是依托已知形象进而创造出新的艺术形象。它比联想更为重要,没有想象,就没有诗歌的魅力,
联想,比较实在;想象,比较虚幻。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
这首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
六、诗歌表达技巧——结构构思
铺垫
即以一系列非主要情节做主要情节的准备或高潮到来前的气氛酝酿。
可以制造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注意和情感上的期待,使读者的注意力随情节的发展而延伸。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
通过铺垫,引发读者兴趣。此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前三句仅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托作用。
卒章显志
诗歌结尾时显示中心。
①深化诗歌内容,升华主题思想;②总结全诗,使结构完整;③有水到渠成之感,有突出强调之效。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卒章显志,突出中心。诗人以“安能”一句结尾,抒发了要自由自在、驰骋闲适、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心志。
倒装
指故意颠倒顺序,以达到加强语势、错综句法等修辞效果的一种修辞手法。
加强语势,错综句法,突出情感。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辛弃疾《西江月》)
运用倒装,加强语势。诗中最后两句应为“溪头路转忽见社林边旧时茅店”。抒发了诗人在山前疏雨将来时,“忽见”从前歇过那家茅店时的惊喜之情。
过渡衔接
层次段落间起承上启下的词语或句子。
①承下启下,使内容连贯,文脉贯通;②使结构严密,衔接自然。
“他、他、他,伤心辞汉主;我、我、我,携手上河梁。他部从入穷荒,我銮舆返咸阳。”(马致远《汉宫秋》)
此句为过渡,把想象的画面拉回别后的王宫景象。当汉元帝回眸自视时,他面对的将是更加孤独寂寞的情景。这里用幻觉的形式作间接抒情。在分别的刹那间,元帝心中翻腾的是离恨未已、相思又继的思绪,将要面临的是人去楼空的凄凉景象。
题文照应
诗歌题目与正文相照应。
①紧扣中心写作,不枝不蔓,行文紧凑集中;②反复点扣题目,对中心有强调突出之效。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
前后(首尾)照应,结构完整。首联写黄昏时分诗人伫立在细雨蒙蒙的江边,点明了诗题中的“暮雨”,又照应了诗题中的“送”字。
首尾呼应
诗歌开头与结尾相呼应。
①重复开头内容,突出中心,深化主题;②首尾呼应,结构完整严谨。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陆游《诉衷情》)
首尾照应,深化主题。此诗下阕照应上阕。“心在天山”与“当年”句相照应。“身老沧州”与“关河梦”句相照应。目的在于构成对照,抒发了词人心酸遗恨的苍凉心情。
伏笔
叙事性作品中为下文情节内容的出现预设的埋伏。
①使内容完整,真实可信;②构思精巧,行文缜密,耐人寻味;③结构圆合严密。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陶渊明《归园田居》)
首句表露了作者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既奠定全诗基调,又为诗人进入官场却终于辞官归田作伏笔。
以景结情
指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结束诗句。
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可以使读者从景物描写中驰骋想象,体味诗歌的意境,产生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
“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纳兰性德《蝶恋花·出塞》)
“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两句以情相问,以景作答,即以景结情。②化抽象之情为形象之景,增强了全词的抒情效果。③“深山”“夕照”“秋雨”三个意象连用,委婉地表达出词人心中的孤寂、惆怅之情。
重章叠句
指上下句或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的一种表现手法。
①加深印象,渲染气氛,充分抒发情怀,深化诗歌主题;②回旋反复,便于记忆咏唱,增添韵律感和节奏美。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重章叠句,音韵和谐。上片写年轻时无所事事,无病呻吟的“闲愁”,下片写而今关怀国事报国无门的“哀愁”。上下两片在反复咏唱中,既使语言具有音乐美,又在内容上形成鲜明对比。
抑扬结合
“抑“,就是压制,表现为对表现对象的贬低、批评、否定,甚至丑化;“扬”就是褒扬,表现为对表现对象的抬高、赞扬、肯定、美化。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
①巧作抑扬,造成“落差”,使人、物特征更鲜明突出,形象丰满;②能鲜明地表情达意,增强诗歌波澜曲折之美,增强诗歌的可读性和吸引力。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
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本诗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先写少妇“不知愁”,后说她“悔”,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深刻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
如何区分几种易混的表达技巧
1.借代与借喻试指出下面诗句画横线词语所用的修辞手法是借代还是借喻,并思考两者的区分方法。
①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柳永《望海潮》)
②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③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杜甫《岁暮》) ④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刘禹锡《望洞庭》)⑤自古妒蛾眉,胡沙埋皓齿。(李白《于阗采花》) ⑥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陶渊明《归园田居》) ⑦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赵秉文《和韦苏州〈秋斋独宿〉》) ⑧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注:万岁山、蓬壶殿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亭台宫殿。)(岳飞《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精要点拨借喻的本质是“喻”,往往“喻”中有“代”。借代的本质是“代”,即直接把借体作为主体的替代,不存在“喻”的成分。借喻可以转换成明喻,借代则不能。
2.借景抒情与托物言志(也可称为借物抒情)试指出下面诗句所用的表现手法是借景抒情还是托物言志,并思考两者的区分方法。①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②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精要点拨借景抒情与托物言志,有相似之处,都是借某种景物来抒情的。但“借景抒情”中所借之“景”具有临时性,一般是眼前实实在在的景,通常是多种景,需要从多方面来细致描绘出这些景物的自然形态特点;所抒之“情”多是指热爱、愤怒、赞美、快乐、悲伤等情感;情与景都是临时性的。“托物言志”中所托之“物”一般具有一种约定俗成的性质,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的是某种概念、思想、情操、追求等。作者的描写多聚焦在一个主体事物之中,多是“形”“神”兼备的。
3.衬托与对比试指出下面诗句或画线诗句所用的手法是衬托还是对比,并思考两者的区分方法。①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许浑《谢亭送别》)②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王禹偁《村行》)③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杜甫《绝句》)④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⑤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齐己《早梅》)⑥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李煜《浪淘沙》)
精要点拨衬托是利用事物间相近或对立的元素,用一些事物作为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对比是把两个对立事物或一个事物的两个对立面进行对照,突出事物特点。二者的区别主要是:①衬托有主有次,对比不分主次;②对比主体双双出现,衬托主体未必出现。衬托分正衬和反衬。对比与反衬有时不易区分,高考评分时往往都算对。
4.烘托、衬托与渲染试说出下列诗歌所用的最主要的表现手法。(1)暮春归故山草堂钱起谷口春残黄鸟稀,辛荑花尽杏花飞。可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2)陌上桑(节选)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3)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朱熹惆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要点拨(1)烘托与衬托烘托,又叫侧面描写,是用一个(或多个)事物暗示另一个事物,只写一个(或多个)事物,但目的是写另一个事物。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写观众的反应,写周围景色,目的是写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艺。衬托是两种事物都要写,一个为主,一个为次,“次”对“主”起陪衬作用。做题时可这样区别:看是否出现:烘托是只写这个事物,另一个事物(要暗写的事物)不出现;衬托是两个事物都要写,“主”事物可以出现,也可以不出现。看描写事物的数量:烘托可以是以“多”写“一”,俗称“众星捧月”;衬托是以“一”写“一”,且是连续写的,俗称“烘云托月”。(2)烘托与渲染烘托是侧面描写,作为陪衬,使要突出的事物更加鲜明。而渲染则一般用景物、环境来烘托情感,对景物环境多作正面描写。如贺铸《青玉案》中“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这里的手法很多,其中一个就是渲染的手法,用满地的青草、满城的柳絮、满天的梅雨来渲染这闲愁之浓、之深。5.对比·衬托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唐多令吴文英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年事梦中休,花空烟水流。燕辞归、客尚淹留。垂柳不萦裙带住,谩[注]长是、系行舟。【注】谩:徒然。词的下片手法多样,感情丰富,试作简要分析。(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要点拨(1)对比:构成对比的双方没有主次之分,对比是表明对立现象的,两种对立的事物并无主次之分,而是相互依存的。(2)衬托:构成衬托的各组成部分有主次之分,而且次要部分要对主要部分起陪衬烘托的作用,陪衬事物是说明被陪衬事物的;是用来突出被陪衬事物的。试从不同角度回答下列诗句所用的表达技巧。(1)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所用的表现手法是________,修辞手法是________(2)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①这几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__________②这几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这几句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___________④这几句从意象的角度看使用了哪种方法?__________
(3)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①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________ ③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______________
(4)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①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_________ ②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____________
(5)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___________________
6.答案:(1)想象 夸张 (2)①设问、比喻、排比、夸张 ②化虚为实 ③意象叠加 (3)①借景抒情或融情于景 ②对偶③对偶、拟人 (4)①想象②想象、衬托 (5)想象或虚写、对写法【解析】本题属于大角度命题方式。首先,判断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先找修辞,再看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结构技巧等,找出最有把握的两个手法进行效果分析。通读全词可知,下片运用了拟人修辞、对比手法,前两句是借景抒情。然后结合词句具体分析所表达内容和表达效果。答案:①拟人。词人责备垂柳不能留住恋人,却总是缠着自己的行舟,表达了对对恋人的思念。②对比(反衬)。“燕归客留”,人不如物,更突出了无法归家的哀愁。③借景抒情。往事如梦,花落成空,美好年华如水,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4分。每点2分,其中手法1分,思想感情1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得4分)
热门排行
- [网友投稿] 古代诗歌阅读考点「「一轮复习」实用的古代诗歌阅读表达技巧基础知识表全解」
- [网友投稿] 6月30日疫情防控最新消息是什么「2020年1月流感最新消息」
- [网友投稿] karoro兔子鞋「2021下半年发售的球鞋」
- [网友投稿] 2020年11月推书「2021年7月新书」
- [网友投稿] 第五届86358电影短片交流周「电影艺术体验中心」
- [网友投稿] 中国上大学需要多少钱「国内读大学一年花多少钱」
- [网友投稿] 学美术真的是走捷径吗「学美术从哪里开始入手」
- [网友投稿] 上海的大学老师「火型人长相」
- [网友投稿] 医“辽”引领 三生有幸——首届中国(沈阳)国际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成功举行
- [网友投稿] 市场营销创意大赛「艺术产品」
经典笑话
- [经典笑话] 定亲
- [经典笑话] 搁 浅
- [经典笑话] 讽刺对客干坐
- [经典笑话] 讽刺对客干坐
- [经典笑话] 嘉兴人
- [经典笑话] 痴人卖羊
- [经典笑话] 文学
- [经典笑话] 兄弟认匾
- [经典笑话] 心在这里
- [经典笑话] 送 匾
编辑推荐
- [网友投稿] 云南大理的大理岩「云南大理那边人怎么样」
- [网友投稿] 怀念洋溢的节令,连空气里都是回想_惦念的句子_
- [网友投稿] 《韩国下架的动漫有什么可以看的漫画》(韩国漫画)(全文在线阅读)
- [网友投稿] 亚洲鲤鱼在美国泛滥的原因「亚洲鲤鱼泛滥成灾」
- [网友投稿] 悲伤因为你,快乐却不是你
- [网友投稿] 美术教育家翟立中的主题创作初衷「孙乃树中国美术史」
- [网友投稿] 巴金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巴金2003年被授予什么称号」
- [网友投稿] 了解详细天津皓圣植骨手术要多久才恢复
- [网友投稿] 沉溺在音乐里悼念跟你的从前-承载着太多美妙情感的句子_惦念的句
- [网友投稿] 关于七夕情人节的爱情签名句子
- [网友投稿] 搀杂着丝丝记忆的悲伤语句
- [网友投稿] 换现抖音抖分期额度的方式方法有哪些《多种换现出来的方法展示》
- [网友投稿] 不要别人暖一下你就对他发热
- [网友投稿] 郭家训山水画「中国山水画笔墨的审美原则」
- [网友投稿] 意大利艺术留学为什么那么出名呢 「意大利美术学院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