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网友投稿 >

西安灞桥街道改造「历史街区改造案例」

发布时间:2023-08-14 16:27:15 来源:搜狐

今年2月底,“国营西北第六棉纺织厂行政楼”被列入西安历史建筑保护名录,连同之前被列入历史建筑保护名录的“西北第三棉纺织厂大门、西北国棉五厂--五环集团主厂房、西北第一印染厂老建筑群”一起共同构建起了纺织城的历史记忆,再次彰显了苏式建筑的历史文化价值。

青砖厚墙、冬暖夏凉、古朴肃穆……这些前苏联建筑特有的历史符号是一代甚至几代西安人不能磨灭的记忆。

纺织城街景

纺织城街景

如今,在灞桥纺织城的街巷里散步,灰墙红瓦,树影斑驳,看着老人在小区的树荫下摇着扇子在闲聊,身后的铁丝上晒着被子,小狗静静的卧在凳子下,从他们交谈的目光中,能感受到当年激情燃烧的岁月,也能感受到时光缓缓的流过。

当下,在西安这座古城里,50年以上的老建筑越来越少,而在西安东郊的纺织城却有着一大批超过60多年历史的苏式建筑,它们见证了一个时代的风云。

2021年,国家“十四五”规划明确指出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要全面提升城市品质,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动城市空间结构优化和品质提升。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城市更新,改造提升老旧小区、老旧厂区、老旧街区和城中村等存量片区功能,推进老旧楼宇改造。至此,城市更新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城市发展已从存量空间向增量价值开始过渡和转化,而灞桥区在纺织城片区进行着自己的探索。

半个多世纪之前,苏式建筑几乎占据了西安城四分之一的城市格局,根据《西安市志》记载,1953年至1957年第一个国民经济五年计划时期,西安被确定为工业化建设重点城市。全国156项前苏联援建重点建设项目中,布点在西安的有17项,项目数量居全国各大城市之首。在那时,西安基本形成了西郊电工城、东郊军工城、纺织城的工业和城市格局。

从那时开始,这里逐步形成了以国棉三、四、五、六厂,西北一印等五座大型纺织印染企业为支柱,以西北电建四公司、纺织科研所等十余家大中型国有企业为主体的现代工业集群。

上世纪80年代的纺织行业堪称陕西出口创汇第一大行业,汇集了众多龙头纺织企业的纺织城地区在城东崛起,围绕纺织业,各种机械制造、物资运输等企业也纷纷在这里扎根,纺织城地区一时间成为大型企业云集、产业工人聚集的地区。

1988年最鼎盛的时期,这里的纺织工业总产值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14.5%,曾经一度占据了全西安一半的纺织业产值,是全省第一大行业和第一利税大户、创汇大户。

90年代以后,由于政策调整、竞争加剧以及管理体制落后,纺织业遭受巨大冲击,纺织城逐渐衰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来带的就是产业转型的痛苦。昔日的辉煌早已不在。

2018年,国家发改委正式下发《关于组织实施老工业区搬迁改造重点工程的通知》,确定了全国25家老工业区搬迁改造重点工程,而西安市灞桥区老工业区是陕西省唯一列入该计划的老工业区。根据国家发改委要求,灞桥区老工业区将聚焦“城市更新再造,工业遗产保护利用”两个领域,用好城市发展基金,推进老工业区整体搬迁改造,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加快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改造棚户区和老旧社区,改善居民生活环境。

这个曾被誉为“西安小香港”纺织城,见证了共和国轻纺工业的辉煌历史,如今这里留下了大量的苏式建筑。

这些典型苏式建筑有两大特点:一个是左右呈中轴对称,平面规矩,中间高两边低,主楼高耸,回廊宽缓伸展。二是“三段式”结构,“三段”指的是檐部、墙身、勒脚三个部分。在纺织城内,无论是老职工宿舍楼还是办公楼房,都能看到苏式建筑的身影。

如果你在灞桥的纺三路散步,一定会被几个充满纺织城元素的雕塑和街边具有特色且时尚的店铺的所吸引,而社区红白灰的外墙上,镂空雕刻着纺织元素,雕塑的梭与丝线交汇,在绿意的衬托下,充分体现了纺织城独特风貌和历史人文内涵。

这就是灞桥的一条特色文化商业街。通过保留老旧的苏式建筑风貌,外观以旧做旧、内部改造装,加入时尚的休闲文化元素、整合多元化的消费资源,打造成为集特色商业、休闲餐饮、文化创意展示、老建筑风貌展示为一体的特色街区。

近年来,灞桥区在加快纺织城产业升级的同时,也在不断加快纺织城核心区的老城区改造。在改造中,灞桥区按照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完成的思路,以打造国家级老工业基地示范区为目标,创新思想盘活资产,转变方式激发活力,充分挖掘纺织城旧城区的特色和亮点,通过自主拆迁、引入项目、合作共建等方式,一方面全面改善旧城区配套设施,完善原有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结合棚户区、老旧社区改造和厂区再利用等多种形式,逐步改变旧城的城市功能、布局、产业结构,使旧城机能得以完善,满足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除了纺三路特色街区将利用老式建筑改造外,其他项目也在依托现有资源变“旧”为宝:比如依托六棉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优势资源,对六棉光明区四栋老式建筑进行新型社区改造,使其涵盖养老、健康、诊疗等多种功能,使老年人老有所养、安度晚年;利用原四棉老式建筑的闲置资产,与陕西旅游饭店管理集团合作建设了欣源景致酒店。

当然,早在2007年,一些艺术家根据北京“798”的启示,集聚在纺织城,开设工作室,逐渐形成了纺织城艺术区(后改名为半坡国际艺术区)。

这些项目充分挖掘和展示灞桥特有的新中国纺织工业发展历史文化特色,利用好具备时代印记的苏式特色建筑,更好对纺织城老工业区的历史文化和特色建筑资源整合利用、发展特色文化展示和主题旅游,使之与半坡国际艺术区、三棉国际创意文化街区、铁路主题公园等融合发展,共建西安文创街区新高地。

“对于我而言,城市生活构成的记忆和经验,也是一种‘乡愁’。”纪录片《纺织城》的导演王杨说到。

一些人的故乡在乡村,对村庄的记忆的是乡愁,而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一些人是在城市里出生与长大的,并没有很多乡村生活经历,钢筋混凝土之中的城市生活也就是这些人的“城愁”。

灞桥纺织城通过这种方式,保留了曾经的记忆,也让生活充满烟火气,更提升了城市的品质。一方面是对历史建筑的保护传承,同时也为旧城更新改造起到了一个示范作用。

土耳其诗人纳乔姆·希克梅曾讲过:人的一生中有两样东西是永远不可忘却的,这就是母亲的面孔和城市的面貌。如今的纺织城,将这两个不可忘却的事物融合了起来,既保留了珍贵的文化记忆,又创造出新的特色街区。近期,千呼万唤的的怀旧老铁轨和观光列车铁路主题公园已建成开放,可以去看看哦。

作者:终南行者

热门排行

经典笑话

编辑推荐